建设规划
(一)材料/结构冲击动力学行为虚拟仿真实验
目前,已经建有材料/结构冲击动力行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能够通过该平台进行霍普金森压杆(SHPB)动态压缩实验和落锤冲击实验的虚拟仿真。接下来基于力学国家教学示范中心和山西省材料强度与结构冲击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升级原有的平台,重点建设成独具特色的多学科交叉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平台资源整合与升级
将实验仪器、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应用软件等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构建更多的虚拟模型以及实验室漫游场景。添加更多不同种类材料以及各种极端条件下的虚拟仿真实验,实现虚拟仿真平台的二次开发,使其应用到更多领域。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平台的线上优势,增强师生之间互动。学生通过平台可以选课、预约、预习、实验、提交实 验报告、提问、讨论、在线测验;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规划课程、管理学生、发布公告、发布课程、问卷调査、在线批改作业、在线发布试题、答疑、分组、成绩统计。
2、平台共享示范作用升级
将扩大共享程度,通过互联网特别是云平台实现跨院系、跨专业的全面共享,完成平台的智能化建设。同时,向省内外兄弟院校推广并开放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各高校学生的共享使用。
将扩大平台需求范围,吸引各类型、各专业的企业积极参与。通过共建实验室、虚拟课程等,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管理层面的优势,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从而构建校企深度合作、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二)古陶瓷修复流程虚拟仿真实验
1、平台资源整合与升级
未来 5 年内计划增加5 门以上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立文物修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面向文物保护专业学生及工艺美术专业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使其快速、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知识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7 天*24 小时/天开放;积极对接其他艺术院校、开展实验服务。
2、平台共享示范作用升级
继续建设具有特色的文物修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现 VR 版虚拟仿真实验的上线运行,并积极与文物保护单位合作,将山西省文物保护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转化,开发出前沿性的创新实验项目;与相关企业合作,增强平台对优质资源共享能力和稳定性,满足更大用户并发访问;加强虚实统一管理能力,结合我校虚拟仿真教学实际情况,建立校级开放式虚拟仿真管理平台。